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我在暨大修古籍。”

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 2024-01-25


暨南大学图书馆七楼的西北角

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房间

这是一间“专科诊室”

“就诊患者”大多数已有数百年的寿命

它们在这里经由“医生”的妙手

得以延年益寿

这个神秘的地方就是

暨南大学图书馆古籍与特藏部的

古籍修复室





94年的小姑娘“坐诊”

让“患者”重获新生


清晨的几缕阳光洒进来,静谧的房间里多了几分温暖。94年的小姑娘杨阳在这里“坐诊”两年了,与浆糊、棕毛刷、毛笔等老物件陪伴,她觉得一点也不孤单。


古籍修复工具


谈及为何选择古籍修复作为“职业伴侣”,她说是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后,找到了挚爱。“我本科是学土木工程专业的,看了纪录片之后,感觉对修复学这个专业方向特别感兴趣,当下就去搜索哪些高校有相关硕士专业。”凭着热爱和一股子韧劲儿,杨阳成功跨专业考研到中山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(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)。


2022年,杨阳入职暨南大学图书馆,两年来,她修复了12册古籍。古籍修复是一门涉猎很多学科、实操能力强的工作。“修复工作经常需要染纸,我就在办公室煮栗子壳、茶叶等作为染料,香味飘到外面大家都饿了。”她笑言。



在大多数人看来,古籍修复工作可能是小众的、冷门的,甚至是枯燥乏味的。但在杨阳眼里,给这些古籍“打打补丁”,为跨越世纪的它们赋予新的生命,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“我并不觉得在坐‘冷板凳’,我喜欢这份工作,也希望能为文化保护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。”话不多的“i人”杨阳,在谈到古籍保护时,眼里闪着幸福又坚定的光。


古籍保护与传承

是一件要一直做下去的事儿


暨南大学图书馆是“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”,馆藏古籍为1958年学校在广州重建后所积累,包括原广东师范学院藏书调拨、名人赠书及广州地区院校捐献。现存古籍及民国线装书 1 万余种,12 万余册。馆藏9部古籍入选“国家珍贵古籍名录”,163 部古籍入选“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”



2018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,曾在图书馆察看了馆藏国家珍贵古籍、章太炎藏书及朱次琦殿试卷等珍贵文献。习近平总书记为暨南园留下了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”的殷切嘱托。这些穿越历史的文字,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


自2007年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”实施以来,暨南大学图书馆积极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。“馆藏古籍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、虫蛀、霉蚀、缺损、破皮、口开等破损情况。依据《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》,我馆明代及清代早期的古籍部分存在一、二级的破损,清中后期的古籍存在三、四、五级破损的较为普遍。”古籍与特藏部主任许艳青说道。


古籍修复室工作台


杨阳是学校唯一从事古籍修复的教师,许艳青说她是他们“挖到的宝”。“上一位从事古籍修复的专职老师,在十多年前就退休了。因为很多因素,这个岗位一缺就缺了十多年。”面对十万余册待修复的古籍,杨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。“目前古籍修复室还缺少修复案台、木板墙、纸浆补书机等专业设备,如果设备一上,那工作效率可能就会翻十几倍。”许艳青表示,虽然工作条件有限,但他们对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工作从未停下来。馆藏古籍民国文献数据库建设,他们已经默默做了很多年。


我们利用数字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,让古籍走入大众视野,不再是冷冰冰的‘死书’。”许艳青说,建设数据库的目的,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古籍,在指尖可以轻松共享古籍数字资源,让它们真正“活”起来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
修复室数字扫描设备


每周三上午,“一扫、一裁、一存”的动作已成为“00后”香港女孩郑涵尹的肌肉记忆。从小热爱读书的人她,选择了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。“刚到暨南园就来到图书馆了。听师姐的介绍,了解到图书馆有一个‘书虫志愿者服务队’,我毅然决然的加入了。”在服务队中,她主要负责古籍数据库建设中的修图工作。她说,将古籍留存好是自己最大的心愿,能为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,感觉很自豪。“每次工作完成之后,自己都是成就满满。”服务队的工作锻炼了她的能力、充实了她的生活。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”殷切嘱托的重要实践


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

让冷门知识“热”起来


为了宣传古籍保护与传承,让暨南师生了解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古籍与特藏部定期举办了不少特色活动。


“走近古籍,赏古籍之美”分享会上,杨阳以《中国古籍的装帧与版本》为题,通过实地体验活字排版印刷技艺,让师生们更加真切地触摸到历史。在杨阳的指导下,参与体验的师生完成了印刷作品——《陋室铭》。“铺墨、印刷,看似简单的两个动作之中蕴含了太多的门道: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,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,印刷时不宜拖拽纸张……我们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印刷术的魅力与伟大!”参与活动的学生说道。



学生在分享会上完成的印刷作品


古法造纸体验活动,也让大家过了一把瘾。古法造纸经由发酵、舂料、打浆、制浆、抄纸、榨纸、牵纸、烘纸等多道工序,以纯手工的古老技艺,将生嫩竹变成穿透岁月的“千年寿纸”。在体验环节,杨阳带领师生们复现了相对简单的“抄纸”过程。大家先后动手尝试抄纸,认真而细心地制作独特的手工纸,感受古法工艺的美妙之处。“小心翼翼做成纸张后特别有成就感,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!”大家感慨道。


杨阳带领师生体验古法造纸


中华民族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,集中体现在了历经沧桑的门类广博的文献典籍中,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。我们期待着中华瑰宝可以真正的穿越时光隧道,与当下的我们产生心灵共振。正如杨阳所说,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工作,要耐着性子,一步一步慢慢来。



了解了这么多

古籍究竟如何修复?

现在跟着暨南君一起来看看吧!


古籍“就诊”流程


01


办理就诊手续

前来就诊的古籍需要古籍修复师在“病例本”——即修复档案上记录详细的基本信息,包括经手人、书籍名称、册数、页数、尺寸等信息,并拍照记录修复前古籍全方位的状况。

02


接受就诊检查

接下来古籍修复师要了解古籍具体遭受的病害情况,判断纸张类型、进行纸张酸碱度测试、字迹边栏洇化测试、纸张薄厚测试等,做好术前诊治工作。

03


确定诊断方案

根据检查和测试的结果,针对不同古籍的不同病因制定专属的修复方案,选配合适的修复用纸,配置修复工具和粘合剂。《唐人试帖》这部书,书页纸是0.05mm厚的黄色竹纸,选用厚度颜色相近的竹纸作为补纸。

04


开始进行手术

按照古籍破损状态进行除尘、除霉、脱酸等修复前处理工序,根据古籍的不同破损程度及纸张情况,进行修补或是托裱。全部书叶修补完成后,根据原古籍装订形制,进行还原装订


修复前

修复后

修复前

修复后

修复前

修复后

05


开展术后评估

古籍修复完成后,与修复前照片进行对比,对修复作品进行质检与总结,并将全过程记录进档案

修复前

修复后





-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-


- THE END -


来源 | 暨南大学图书馆

采写 | 李梅

图片 | 暨南大学图书馆 

李梅 刘雨涵

视频 | 刘雨涵 杨芷薇

编辑 | 刘雨涵

执行编委 | 曾千芝

校对 | 陈国琼

初审 | 李梅

复审 | 苏运生

终审发布 | 陈龙



投稿邮箱 | 151876960@qq.com



推荐阅读

点击图片,回顾往期精彩

风雨同舟!暨南大学是你最坚实的后盾!

邢锋同志任暨南大学校长

点亮“赞”“在看”

↘↘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“我在暨大修古籍。”

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